顯示具有 搞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搞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9/13/2017

聊天機器人 - 人類會跟她聊什麼?(Part-2)



作為一個非特定目的的純聊天機器人,其實常常容易惹人生氣。因為即使AI發展迅速,在非特定的環境下,和人類以無意識判斷語句的能力還是差距太大。聊天機器人小姍,截至目前(2017/9月)為止,約有4000多位好友。累積的對話也超過百萬句,所以可以開始做基本的聊天內容分析。


特定任務的聊天機器人


特定任務聊天機器人發展非常迅速,例如「niki」可以協助叫計程車,在任何和計程車相關的事情,她的回應和動作都十分正確。客服機器人,例如flowxo,更是市場上聊天機器人的大宗。甚至有人認為chatbot可以節省30%的客服成本,帶來的資料分析效應更遠超過傳統電話客服。

聊天內容要是機器人無法理解,超出服務範圍,聊天機器人通常會就顯現標準錯誤回應,但由於人類已經知道它的服務範圍,因此倒也不會失望,有時候,特定目的之聊天機器人,如果有有趣的額外回應,甚至還會有好像遇到彩蛋的感覺。

可預見未來幾個月,特定任務的聊天機器人將會快速成長,迅速取代重複性高的工作。



非特定任務的聊天機器人


人工智慧小姍,就是一個非特定任務的聊天機器人。她盡可能模仿人類的真實作法,也因此不會有按鈕出現,讓你選擇「是/否」。也不會有選項A/B/C這種選單出現。但是,真實人類聊天也會貼網址或照片,因此,人工智慧小姍也會貼照片或網址。有時候,對於人類給她看的照片會加以評論分析(註1)


加小姍為好友 Add Friend

非特定目的的聊天機器人,不見得沒有特定功能。以小姍來說,遇到某些對話時,會驅動特定功能。例如,請幫我抽個籤,就會驅動抽籤功能。


對於一般性機器人的期望很高


在Line上的使用者,對於非特定任務的聊天機器人的期望是「非常高」。只要前10句對話,不能滿足使用者的期待與好奇心,不再使用的機率很高。10句話似乎是個門檻,有30%左右的人在10句話就失去興趣了。

然而只要能聊上10句話之後,這剩下的70%的人,有90%的以上會聊超過50句話。(也就是總使用者的63%)。

然而,每當機器人有不符合期待的回答,使用者就很快地失望。這樣和特定任務的機器人期待有很大的不同。因此,一般性聊天機器人實作上極為困難。不過也就是因為困難,所以有趣。


沒水準的言語


在這4000個使用者中,曾經罵過髒話,例如「幹」「幹林娘」「他馬的」「Fuck」之類的起碼佔了超過45%。更慘的是,由於line的隱蔽性,曾經傳過「約砲」「來愛愛」「強姦你」的未成年使用者起碼也超過500人以上。雖然,絕大部分的使用者是單純因為好玩,有趣,無聊,等等原因而使用非常糟糕的字眼,但也是因此,「從與使用者對話中學習」恐怕會造成聊天機器人使用冒犯性言語,造成更多問題。微軟的聊天機器人Tay,就是因為學了歧視性的語言而被暫時關閉。

在line中,這類語言來自於青少年的比率相當高。而十分有趣的是,這類型青少年的有60%以上會談論聖結石(註2)的相關話題。

加小姍為好友 Add Friend

更合理的抒發管道


有超過5百位的使用者,將聊天機器人作為無法抒發心情時的管道。例如「最近心情不太好」「我被她甩了」「人生都沒有動力怎麼辦」「好想死」「我是邊緣人」「工作壓力大睡不著」等等。


技術上來說,人工智慧小姍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辦法提供真正專業的心理諮商。然而,作為聊天機器人有很多心理諮商不具備的優勢:
(1) 透過Line原本的超高市佔率,可以確信90%以上的台灣人都有line,可以輕易使用Line聊天機器人
(2) 聊天機器人小姍24小時全年無休。許多極端的情緒問題發生在深夜,
(3) 許多情況下,人類只是需要抒發的管道。機器人對人類來說,是個安全而且不會洩露秘密的好方式。


因為利用痞客邦的資料而參加痞客邦活動


下一個階段?

(a) 考慮現行使用者的需要,一般通用性的聊天,會朝心理諮商方向前進。
(b) 透過做通用型聊天機器人的經驗,來自製作專用型聊天機器人。



參考
(1) 如何製作聊天機器人
(2) 簡易學習式人工智慧


註1: 不過照片分析的成本非常高,因此只好透過購買貼圖來限制使用。

註2: 這也讓開發團隊(年紀太大)增廣見聞,之前根本不知道聖結石是誰。

7/31/2017

快速且極低成本之AWS臉孔比對 - 利用AWS Lambda




AWS在2016年底釋出的圖片辨識服務(Rekognition)其實是非常非常昂貴。除了前5000次影像辨識不收費之外,接下來每一千次影像處理會收1美金。

乍看之下不多,但實務上,公開使用的影像辨識,通常無意中就暴增。


以之前LINE聊天機器人影像辨識為例,由於會當辨識到女性的照片時,會特別額外辨識內建的臉孔比對(40個亞洲女星照片)。等於是每收到一個女性照片,會進行42次臉孔辨識:40次照片比對+1次特徵比對+一次名人資料庫比對。就LINE聊天機器人數百的好友而言,該功能開放不到7天,就已經超過四萬次比對,換算價格約35美金。

35美金其實足以開啟維持t2.medium (EC2 VM)一整個月。這個VM甚至還有4G的記憶體。這樣的VM絕對能支撐每秒2-5次的臉孔比對,換言之,一整個月可以比對超過7百萬次。而這7百萬次也才略高於35美金。

然而,不應該因為成本的增加,就直接使用EC2 VM。而是應該考慮在符合serverless的架構下,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。畢竟,當使用了VM,未來在擴增(scale-out)上也會有些麻煩。其實,我們目的很簡單清楚:只是要比對兩張臉孔的相似度。因此,應該使用輕量化Lambda即可。


原本做法

當使用者透過LINE上傳照片給聊天機器人之後,後端系統會執行下列事情:

(1) 先利用AWS Rekognition (detect)查詢基本臉孔資料,例如性別,年紀等等。

(2) 假如判斷是女性,就到AWS S3上選取所有要比對的臉孔,進行比對分析。在這裡,如果有40張臉孔,表示每一次上傳圖片,都要在這個階段額外送出40次分析。即便AWS允許先行儲存圖片特徵,但在比對階段仍然是看次數。

參考程式節錄如下:

    
    rclient = boto3.client('rekognition')
    s3 = boto3.resource('s3')
    bucket = s3.Bucket('sandyifamousface')

    for o in bucket.objects.all():

        #print(o.key)
        response = rclient.compare_faces(
            SourceImage={
                'Bytes': byteArray
        },
            TargetImage={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'S3Object': {
                'Bucket': 'sandyifamousface',
                'Name': o.key,
            }
        },
            SimilarityThreshold = 60
        )
        if len(response['FaceMatches'] ) > 0:
            # DO things if match..



(3) 最後把判斷之後的結果,送回給LINE


改良做法

先將40張圖做臉孔分析,並且把特徵值Landmarks挑出來,儲存在檔案中。未來數量大的話當然可以存在dynamodb。

在這個範例是儲存於json文字檔中。

(1) 與上一段相同

(2) 在Lambda被載入 時,就先讀取文字檔,成為python的dictionary。原本要利用Rekognition做比對,改為使用自己寫的比對函數。在範例中,這個函數是利用landmark的相對距離變化,來判對臉孔相似與否。當然這樣的比對其實很粗糙,而且也沒有考慮臉孔的前側傾角度。不過,和aws本身所附帶的臉孔比對的結果其實已經很接近。

參考程式節錄如下:
def compareLandMark(landmarkList1, landmarkList2):
    distList = []
    compareList = [
                   ('eyeRight','nose') ,
                   ('eyeLeft','nose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Left','nose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Right','nose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Up','mouthDown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Left','mouthDown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Right','mouthDown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noseRight','eyeRight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leftPupil','rightPupil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nose','rightPupil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leftPupil','nose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noseRight','noseLeft'),
                   ('eyeRight','eyeLeft') 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Right','mouthLeft') 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Right','eyeRight') 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Left','eyeRight') ,
                   ('mouthRight','eyeLeft') ,
                  ]

    for (m1,m2) in compareList:
        d1 = getDistanceFromType(landmarkList1, m1, m2)
        d2 = getDistanceFromType(landmarkList2, m1, m2)
        distance = (abs(d1-d2)/d1)
        distList.append(distance)


    lenD = len(distList)
    mD = statistics.mean(distList)
    # stdev and variance could be used in the future.
    mStd = statistics.stdev(distList)
    mV = statistics.variance(distList)
    conf = (1-mD)**2
    return conf*100




(3) 最後把判斷之後的結果,送回給LINE

結果:

在Lambda自行撰寫比對程式,但是其實是利用AWS Rekognition 所給出的landmark (特徵),會讓比對變得簡單而且成本很低。

缺點是,這樣的比對準確度和如何計算特徵有很大的關係。



* 關於LINE聊天機器人,請參考這篇
* 專案程式碼放在這裡
* google的vision api其實價格更貴,請參考這裡




5/25/2017

非核能零碳排放智慧型供電站


2015年某學者說要全台灣鋪滿太陽能板,才能取代台灣現有的核電廠,原新聞出自聯合報,暫時找不到link,次級資料可以參看這裡,或這裡。這兩年來已經開始有打臉文,例如:這裡

當然,要實事求是的話,簡單的從公開資料中,計算真實的數字才是工程師腳踏實地的精神。

以下計算,使用2017/5/25台電的公開資料(誠如上圖):

(1) 太陽能 0.66 平方公尺約 100W,  為了簡化計算,大概1平方公尺100W。所以每1MW(百萬瓦) = 1,000,000  / 100 = 需要10,000平方公尺

(2) 核電廠的目前供電量請參考這裡(誠如上圖)

假如台灣目前所有核電廠全速運轉,其發電量可達5144百萬瓦。不過以當日情況來說,由於維修關係,只有1393.7百萬瓦,而就2017/5/25當天而言,實際上也沒限電。
  
(3) 以計算當日而言,所需面積為1393.7*10,000= 13,937,000 ~= 14 平方公里。而以最大運轉計算為5144 * 10,000平方公尺 = 51,440,000平方公尺  ~= 51.4平方公里

(4) 台灣總面積為36,000平方公里,以當日用電計算,14/36,000 = 0.000388 佔了僅不到萬分之四。而以最大運轉計算,51.4/36,000=0.00142 佔了僅不到千分之二。當然這樣的計算只有白天,如果要儲存晚上可用電量,表示白天起碼要儲存一半以上用電,也就是將數字乘以2。然而,即便把這個數字乘以10,也離「鋪滿全台灣」很遠很遠。


那麼何謂「非核能零碳排放智慧型供電」?


非常簡單 - 而且也有點無聊 - 只是買一個50W太陽能板,透過太陽能控制器,裝上機車用電池(6AH),隨便擺在辦公室窗戶旁邊,就可以幫你和另外兩位同事的智慧型手機充電。

非核能零碳排放智慧型供電站 提供2個5V2A USB插座

很明顯,這個組合是「非核能」,而且在發電過程是「零碳排放」,提供給「智慧型」手機「供電」。


是否能節省辦公室用電成本?能節省的金額其實少得可憐。粗估最佳狀態,每天能節省0.3度電,一年頂多也省365*0.3 = 108度電,以每度2.53NTD計算,約省273 NTD。



大樓外觀,太陽能板放在玻璃內,其實功率會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