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人際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人際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7/08/2017

企業巫醫 - 得罪老闆怎麼辦 (人際關係的過度重視)



得罪老闆(直屬主管)怎麼辦?

眾多企業巫醫都有不同的說法:

某一類型的企業巫醫以案例和經驗強調「如何不得罪老闆」,試圖就源頭解決問題。然而,大部分的作法,都是為了造就謹言慎行的員工。例如「得罪老闆的六宗罪」「別惹十種人」「與主管相處之道」「職場人緣學七招」。這些說的都沒錯,然而 - 除非是在超大型組織或者公家機關 - 職業生涯的發展,大部分還是取決於能力與實質貢獻,有效溝通與人際關係是其中重要的一環,而非全部。

有很多企業巫醫都會引用這段不實謠言「卡內基美隆大學曾針對畢業的 200 位傑出校友進行一份問卷調查,結果發現,成功的重要因素裡,其中85%來自一個人的態度包括自信、熱忱、領導、溝通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,另外的15%才是專業知識。」作為開場白,似乎再再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。更隱含著,只要有好的人際關係,就解決了85%的問題。

隨意引用未經實證的事情,是企業巫醫的共同特徵。就如同在部落驅邪一樣,告訴群眾,根據某某以前的巫醫說法,現在就是獻祭品用樹枝鞭打驅邪治病的好時機。

大概也是這個問題太典型,可是真實研究內容又和各企業巫醫所引用的有所出入。因而,卡內基大學的官方Q&A只列出問題,但是並沒有直接說明答案,只說這是1918年某期刊登載之研究,但是太久之前了,請自己去圖書館找(參考這裡)。

在此特別感謝google的paper search 學術搜尋,很快的根據年份跟名稱,找到該研究發表的地方(參考這裡,請直接看106至108頁) 


實際情況是:



(1) 該研究並非針對200個傑出校友,甚至根本也不是針對特定學校的校友。研究對象為美國工程師,實際樣本超過7000人。

(2) 該研究,是以問卷形式,將因素是工程師升遷的重要條件分成六組(Character, Judgment, Efficiency, Understanding of Men, Knowledge, Technique)。結果,認為Character人格特質那組條件,是升遷第一重要依據的人數,是其他組的七倍。 眾多企業巫醫所引用85%,應該引用此依據,再經過時間以訛傳訛的結果。

(3) 該研究開宗明義的指出在1900前後,美國的工程師教育問題,認為過於著重技術教育,而在工程教育體系缺乏對人格特質的強化。然而!該研究的人格特質定義乃是指

common sense, integrity, resourcefulness, initiative, tact, thoroughness, accuracy, efficiency, and understanding of men 」(註1)

光看字眼,也能夠體會到1918年 - 畢竟已經快100年前 - 和今日一般企業巫醫所指的「人際關係」有很大差異。例如:完整,正確,有效率,在現代社會通常是技術的一環,而較少列入人格特質的一環。

過度強調「職場成功85%要靠人際關係」就會讓「得罪老闆該怎麼辦」變成落在自己身上最痛苦的事情。因為,得罪老闆之後就會有「已經失敗了85%」的不實感受。

那麼,已經得罪老闆之後該怎麼辦?和處理問題的基本「事實三步驟」一樣:


(1) 確立事實



(a) 你的市場價值有多少?

必須要取得客觀的事實,而非自己心裡的感想。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組織可以產生很多價值,但事實上可能不然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「試著去面試找工作」。在此m,並非鼓勵以換工作解決問題,而是以「測試自己的市場價值」來決定個人價值。如果在3-4個月內,無法找到比現在工作整體薪資高出10%的工作,那麼其實你現在在組織內部的價值是被高估。


其實不管有沒有得罪老闆,只要你受僱者,不是自己開公司當老闆,就應該要確定自己的市場價值。這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,需要知道的事實。也是最大唯一根據。

(b) 得罪的原因是做了錯事,還是只是個性不合接連產生誤解,還是遇到一個糟糕的老闆?

也很有可能你永遠無法知道原因,不過如果有機會知道會比較好。

(c) 職業生涯的目標

(d) 對老闆的依賴程度

(e)...還有很多其他事實






(2) 建立選項


得罪老闆既然為既定事實,就要考慮「應該怎麼做」的選項。在完全被動情況下,人會有無限的壓力,選擇的權力讓有掌控感(不過太多選項也是壓力,參考 註2)。

無論如何,至少給自己產生3個應變選項,以下是一些選項參考。了解或者建立選項,並非一定要做,而是要給自己「清楚可見」的選擇機會。


(a) 不動作


每人都有機會得罪老闆,你不見得是唯一,也不見得是最重要的。不動作指的是不把它當一回事,繼續做好你該做的工作,繼續學習成長。


(b) 大幅提昇績效


如果你的工作績效清楚可見:要注意的是,清楚可見是指「其他人清楚可見」而非自己認為。那麼得罪老闆也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,因為你對組織的貢獻的本身,並不會得罪任何人。大幅提昇績效是可行的選項,不過前提是你「做得到才行」。既然你已經看到這篇文章,大概就隱含著這個選項短時間做不到。


(c) 組織內換部門


很多時候,你只是和老闆個性不合八字不合,在大組織內換個部門並非壞事。


(d) 換工作

換工作和內部轉移不太一樣。你必須把換工作當做「自己的選項」而非被動的選項。並且,不要欺騙自己。

有些人是在沒其他選擇的情況下,自己欺騙自己說「其實是我想換做工作」,這容易去找到一個勉強而不見得是自己喜歡的工作。換工作的選項在於,先確定自我價值,知道自己換工作可能犧牲的成本代價,然後視為眾多選項之一。當最後真的執行換工作選項時,在時間上和心態上就有很大的差距。



(e) 建立新技能範圍


自己開公司也屬於這個範圍。換言之,在維持現有工作績效的情況下,額外花時間開創可能性。

以資訊科技來說,主動舉辦workshop,參與opensource專案都可能是建立新技能範圍。然而,那怕是去取得水匠電工丙級執照也都是建立新技能範圍。(不建議直銷保險之類的工作)


(3) 執行選項


即便「不動作」,也是需要認知與執行。執行上有一些要件。

(a) 速度:除了不動作之外,其他的選項在「已經得罪老闆」的情況下,應該是要越快建立越好

越快能建立選項,表示自己掌握了「時間」。不掌握時間的人,就容易被動的被時間掌握。當你覺得每天忙碌不堪,似乎被事情追著跑的時候,表示你需要先改善自己的時間掌握能力。

(b) 建立回饋方式:任何要執行的事項,必須要有自我檢查的方式確定執行的結果是否和預期一樣。因為執行結果有差異的時候,應該「儘速修正」。

(c) 符合最終目的:當得罪老闆這件事發生的時候,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
你希望「已經獲得老闆原諒了?」
還是「得罪這個老闆已經沒關係了?」
還是「得罪老闆所產生的後果已經最小化」
還是「....」

執行任何解決方式,必須要符合你本來的目的。這目的當然只有你需要知道,而不需讓那些無法幫你解決任何事情的巫醫當作他的「研究個案」或者「參考範例」使用。



參考文章:換工作的面試-軟體工程師如何展現價值


註1 :節錄原文描述人格特質的「項目」,徵求比較好的翻譯
註2:然而,有許多研究顯示太多選擇也反而造成壓力,請參考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