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人工智慧的計價方式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人工智慧的計價方式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7/28/2024

AI的計價方式 - 計算使用量嗎?


自從chatgpt出現之後,LLM以及各類型AI應用突然間大量湧出。可以想像到的是,就像其他的科技發展一樣,AI相關應用的發展速度只會越快不會越慢。

AI的應用方向雖然很多,但目前對於"如何收費"似乎沒有很智慧的方式。大部分的工具,仍然像SaaS一樣的以月租/使用量來收費。

這張圖是截至2024七月為止 gpt-4o API的收費,單純還是以使用量(token)來計算。如果是直接使用介面的話,每個月則是20美金。當然這20美金每個月,是有使用上限的,例如每三小時只能傳遞80個訊息,或者只能要求製作或者輸出多少自動生成圖片。




類似的收費模型,也同樣出現在AI應用上。例如,videogen.io是一個利用AI來生成影片的saas服務,它收取月費,不過這月費會有很大的使用限制,大概只能生成一小時的影片。


月費與使用量付費,的確是典型的Saas服務收費方式。這雖然沒有什麼不好,但是這樣的收費方式,大大限制了AI未來發展的潛力,因為現在的AI發展,都是以某種形式,大量取代某種人類正在做的事情。而使用月費或使用量付費,對於技術人員來說是合理的,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,是不是使用AI技術並不是重點,而是解決消費者問題才是重點,而收費的方向,應該會朝向解決問題的本身,而不是技術上的數字。

舉個例子來說,AI大幅度取代了第一線的文字客服以及語音客服人員,對於經營7x24的不間斷服務的大型企業來說,如果原本要雇用20個客服人員,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客服服務,想要用AI取代部分人力,只留下4位核心人員。那麼提供AI客服的應用公司,應該要的計費方式其實是16個AI客服的「薪水」,這個薪水自然小於原本的客服人員。如果仍然使用用量計費,例如這個月使用了五千萬個token,因此收費多少錢,這5千萬token不但很難讓一班企業理解真正的意思,也根本看不到AI的真正價值。如果計費的方式是「你雇用了我們16個AI員工,這16個員工薪水比人類低很多,而且不用勞健保,也從來不抱怨加班,更不會請假,失誤率也低」那對於企業端就很容易理解。


同樣的,未來AI會合併機器人的發展,仿生機器人很快可見。但計費的方式如使用類似租車的方式計費:每天租機器人費用2千元,充電費用另計。那麼該機器人潛在「用法」可能會被低估,AI機器人會變成人類的附屬工具:例如一台汽車。雖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對,但潛在的價值將會大幅低估。一樣是費用,當仿生機器人改用「月薪」付費的時候,在使用上,它會變成企業員工的一部分,自然企業會用各種方式,強化它的應用方向,訓練它,讓他學習更多東西。

國內外的新聞電視台,已經開始可以看到AI主播,如果AI主播是以用量計費:例如講多少字的話語,產生多長時間的語音檔案,電視台其實很難比較有AI主播和人類主播的差異。但如果AI主播是以「月薪」計算,那就很容易理解AI與人類的差異。此時更容易可以讓人類去執行更有價值的工作,讓AI進行重複性質高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