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子兵法: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無算乎!
任何軟體開發專案的基礎都是「程式碼」。即使,專案經理不需要親身撰寫程式碼,但是必然要能夠透過程式碼,取得專案關鍵資訊,作為專案領導管理的最佳參考。(關於專案進度,請參見這篇。)
版本控制系統(git, cvs, p4, svn等等),則是有效控制程式碼的基礎,開發過程大部分的事情會發生在這裡,也應該發生在這裡。
如果你的軟體開發專案,沒有使用版本控制系統!!??...呃....請參考註1。
版本控制系統「至少」可以提供以下這些重要而且基本的訊息給專案管理者:
(1) 截至目前為止,有多少人實質參與專案
(2) 截至目前為止,專案的實質規模(程式碼檔案數量 行數等等)
(3) 一段時間內,此專案程式碼品質的推測
(4) 一段時間內,例如過去48小時,軟體團隊的實質產出
(5) 一段時間內,例如過去7天,有沒有人在非上班時間內工作
專案管理者(或者Scrum Master)應該自己取得這些訊息。為什麼??
"Доверяй, но проверяй"
- 俄羅斯名言,意思是 Trust, but verify
冷戰期間美國總統雷根特別愛用此名言,根據wiki說明,雷根是受到一個作家的影響
因為,過去專案管理者常見兩種極端:
(1) 極端放任自由:在Scrum的精神下,雖然每天站立會議和燃燼圖,都可以揭露專案最確切的進展,完全相信成員的口頭回報
(2) 極端間接的繁複審閱:在沒有技術背景的情況下,透過頻繁而起瑣碎的會議,加上各式各樣文件追蹤,試圖了解目前進展。
這兩者都有明顯的問題,Trust, but verify才是正確做法。以Scrum的精神取得每日進展,並且,專案管理者應該「自己」想辦法檢查。專案管理者,如果沒辦法自己檢查,表示對此專案的本職學能不足。(註2)
專案管理者能夠做的程式碼基本分析有很多。好的專案管理者,至少需要能自己「動手」,利用工具或者程式,透過事實,了解下面三件事情:
(a) 基本專案狀態分析:哪些人寫了哪些程式碼
(b) 哪些程式碼檔案很重要:某些程式碼就是常有問題
(c) 哪些人需要額外關注:某些人工作壓力大常加班
以下以git為例,其他版本控制系統也能做到類似的事情。
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有很多。例如,gitinspector可以揭露整個專案的大致情況。gitinspector的安裝使用請參考這裡。
以github上的serverless.com為例,在github上clone這個專案,並且執行#gitinspector的結果如下:
首先會大致列出作者和過去的產出摘要,例如Aaron在這個專案一共commit了8次,包含170行程式碼跟刪除87行。這個表當然不能作為績效考核用途,但是可作為參與度的重要參考。很明顯的Austen鐵定比Chris的參與度高很多。
接下來隨即會列出還存在的程式碼行數。以Austen來說,他還有2713行的程式碼存在。和他的總新增行數與刪除行數有很大的差別。這很有可能是他參與了開發初期,而開發後期的版本沒參與。
git log指令,可以加上 --grep=<string> 來濾出字串,以下例子只用fix當作過濾條件,並且配合linux其他指令:sort, uniq 就做出簡單的報表:
當然,以上報表只是列出有fix字串的commit中,哪些檔案出現次數最多。 tests/all.js 明顯是最多的,但也很明顯這檔案本來就是會被一直修改。此外,README.md也是一樣,大概也不是真正有問題。不過其餘的檔案倒是可以額外關注一下。
程式有問題的的判斷方式有很多,除了在commit的紀錄中說明是[fix]或[bug fix]之類。但也可以考慮總行數,刪除的行數,增加的行數,並且配合QA/bug tracking系統,才較為完整。
「人的問題」,永遠是最難解決的問題。然而,卻也是要優先解決的問題。組織中必然有需要「被關心」的人。
專案組織中,最要被關心的人是「表現好且有潛在壓力大」,以及「表現不好且對團隊有負面影響」這兩種。其中,表現好的人更是要優先處理。
除了每天例行工作接觸之外,專案管理者應該要有確切的「數字」。假設,我們想知道在此專案中,哪些人常常「晚上」工作。最簡單的方式是分兩步驟,先用git列出作者時間,然在寫個簡單的統計程式,列出所有人的「晚上」工作時間和「平常」工作時間次數。
* 步驟一:先取得所有的branch, 然後, 以下git log指令可以列出作者和時間,並且輸出到檔案author_time_log
檔案內容大概如下
* 步驟二:撰寫簡單的分析程式,設定正常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8點,其餘都算不正常時間。用人名為單位加總之後,就可以產出簡單的報表。簡單的統計程式原始碼請參考這裡。
此表中,Eslam幾乎有一半的commit都是在晚上產生,而Kamil則是標準完全正常時間工作。
當然這並不代表Eslam的表現好而且壓力大,這只是提供給管理者參考的事實。專案管理者,必須要事實層面,檢查軟體專案的狀況,因為很多時候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」,只單純被煩就會給糖的專案主管,其實對團隊是沒有價值的。
註1:軟體開發專案不使用版本控制系統,會讓專案本身暴露在極端的風險中。如果你是專案管理者,讓專案暴露在風險中就是你的責任。如果你只是個開發人員,儘早離開高風險的環境才是上策。
註2:某種情況是,專案規模過於龐大,例如參與開發者超過100人,某些技術確實不見得能完全掌握,但專案管理者,仍然要保有部分自行檢查的能力。
(1) 極端放任自由:在Scrum的精神下,雖然每天站立會議和燃燼圖,都可以揭露專案最確切的進展,完全相信成員的口頭回報
(2) 極端間接的繁複審閱:在沒有技術背景的情況下,透過頻繁而起瑣碎的會議,加上各式各樣文件追蹤,試圖了解目前進展。
這兩者都有明顯的問題,Trust, but verify才是正確做法。以Scrum的精神取得每日進展,並且,專案管理者應該「自己」想辦法檢查。專案管理者,如果沒辦法自己檢查,表示對此專案的本職學能不足。(註2)
專案管理者能夠做的程式碼基本分析有很多。好的專案管理者,至少需要能自己「動手」,利用工具或者程式,透過事實,了解下面三件事情:
(a) 基本專案狀態分析:哪些人寫了哪些程式碼
(b) 哪些程式碼檔案很重要:某些程式碼就是常有問題
(c) 哪些人需要額外關注:某些人工作壓力大常加班
以下以git為例,其他版本控制系統也能做到類似的事情。
基本專案狀態分析
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有很多。例如,gitinspector可以揭露整個專案的大致情況。gitinspector的安裝使用請參考這裡。
以github上的serverless.com為例,在github上clone這個專案,並且執行#gitinspector的結果如下:
首先會大致列出作者和過去的產出摘要,例如Aaron在這個專案一共commit了8次,包含170行程式碼跟刪除87行。這個表當然不能作為績效考核用途,但是可作為參與度的重要參考。很明顯的Austen鐵定比Chris的參與度高很多。
接下來隨即會列出還存在的程式碼行數。以Austen來說,他還有2713行的程式碼存在。和他的總新增行數與刪除行數有很大的差別。這很有可能是他參與了開發初期,而開發後期的版本沒參與。
哪些程式可能容易有問題?
程式設計師每天辛勤的工作,自然會知道哪些程式常出問題。而專案管理者必須要由技術面來獲取正確的資訊。版本控制系統會記錄每次程式修改的原因(如果commit的備註正確的話)。最簡單列出「要注意的哪些程式碼檔案」git log指令,可以加上 --grep=<string> 來濾出字串,以下例子只用fix當作過濾條件,並且配合linux其他指令:sort, uniq 就做出簡單的報表:
~/serverless# git --no-pager log --name-only \
--grep=fix --pretty="%s" | sort | uniq -c | sort -n
19 lib/ServerlessState.js 19 tests/tests/actions/ResourcesDeploy.js 20 lib/ServerlessProject.js 23 lib/actions/EndpointDeploy.js 23 lib/actions/ProjectInit.js 23 lib/actions/RegionCreate.js 23 lib/SerializerFileSystem.js 24 lib/Serverless.js 25 lib/actions/ResourcesDeploy.js 25 lib/actions/StageCreate.js 25 tests/test_utils.js 27 package.json 27 README.md 28 lib/actions/FunctionRun.js 34 lib/actions/FunctionDeploy.js 38 lib/actions/FunctionCreate.js 55 lib/utils/index.js 101 tests/all.js
當然,以上報表只是列出有fix字串的commit中,哪些檔案出現次數最多。 tests/all.js 明顯是最多的,但也很明顯這檔案本來就是會被一直修改。此外,README.md也是一樣,大概也不是真正有問題。不過其餘的檔案倒是可以額外關注一下。
程式有問題的的判斷方式有很多,除了在commit的紀錄中說明是[fix]或[bug fix]之類。但也可以考慮總行數,刪除的行數,增加的行數,並且配合QA/bug tracking系統,才較為完整。
哪些人需要額外關注?
「人的問題」,永遠是最難解決的問題。然而,卻也是要優先解決的問題。組織中必然有需要「被關心」的人。
專案組織中,最要被關心的人是「表現好且有潛在壓力大」,以及「表現不好且對團隊有負面影響」這兩種。其中,表現好的人更是要優先處理。
除了每天例行工作接觸之外,專案管理者應該要有確切的「數字」。假設,我們想知道在此專案中,哪些人常常「晚上」工作。最簡單的方式是分兩步驟,先用git列出作者時間,然在寫個簡單的統計程式,列出所有人的「晚上」工作時間和「平常」工作時間次數。
* 步驟一:先取得所有的branch, 然後, 以下git log指令可以列出作者和時間,並且輸出到檔案author_time_log
# for BRANCH in $(git branch -a | grep remotes | grep -v HEAD | grep -v master); do git checkout --track "${BRANCH}"; done # git --no-pager log --all --pretty="%an,%ai" > author_time_log
檔案內容大概如下
....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5 18:28:18 -07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5 17:26:26 -0700 ryanp,2015-08-05 17:04:37 -0500 Derek van Vliet,2015-08-05 09:31:56 -0400 Michael Friis,2015-08-04 18:54:03 -07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4 15:04:46 -0700 Colin Ramsay,2015-08-04 22:03:48 +0100 Chas Warner,2015-08-04 14:53:59 -06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4 11:19:31 -07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4 11:15:44 -07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4 11:11:06 -0700 Austen Collins,2015-08-04 11:09:24 -0700 ....
* 步驟二:撰寫簡單的分析程式,設定正常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8點,其餘都算不正常時間。用人名為單位加總之後,就可以產出簡單的報表。簡單的統計程式原始碼請參考這裡。
此表中,Eslam幾乎有一半的commit都是在晚上產生,而Kamil則是標準完全正常時間工作。
Joe Turgeon [1, 0] Erik Erikson [15, 7] Ian Serlin [1, 0] David Hérault [1, 0] Peyton Zhou [2, 0] Kazato Sugimoto [2, 0] Nick den Engelsman [1, 0] Kiryl Yermakou [0, 1] Austen Collins [575, 267] Kamil Burzynski [101, 0] Frank Schmid [9, 2] Jacob Evans [13, 1] Michael McManus [1, 0] Eslam A. Hefnawy [158, 132] Dave Newman [0, 1] Ryan S. Brown [35, 6] doapp-ryanp [129, 48] Michael Friis [1, 0] Matthew Chase Whittemore [2, 0]
當然這並不代表Eslam的表現好而且壓力大,這只是提供給管理者參考的事實。專案管理者,必須要事實層面,檢查軟體專案的狀況,因為很多時候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」,只單純被煩就會給糖的專案主管,其實對團隊是沒有價值的。
小心統計陷阱
統計數字都可能會有陷阱,程式碼的基本分析也是統計的一種,自然要小心陷阱的存在。專案管理者應該要善用統計數字,切勿被統計數字所左右。請參考統計與謠言。註1:軟體開發專案不使用版本控制系統,會讓專案本身暴露在極端的風險中。如果你是專案管理者,讓專案暴露在風險中就是你的責任。如果你只是個開發人員,儘早離開高風險的環境才是上策。
註2:某種情況是,專案規模過於龐大,例如參與開發者超過100人,某些技術確實不見得能完全掌握,但專案管理者,仍然要保有部分自行檢查的能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