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/16/2017

建立軟體開發團隊 (1) 計畫 組成




... of the 20,000 notable players for us to consider, I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championship team of twenty-five people that we can afford, because everyone else in baseball undervalues them...(Moneyball 魔球)


軟體開發團隊的建立和運作,不可能有完美的狀況。但是,妥善的計劃,能大幅降低軟體團隊的運作風險,並且讓團隊成員專注於發揮專長和創意,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時間。

特別是浪費時間在於解決非技術性問題。


問題有可能來自各方面,例如:

(1) 目標極端困難。例如:要在3個月內完成類似AWS EC2的雲端運算平台。

(2) 目標不確定性極端的高。例如:團隊目的是要完成一個不知道誰簽訂的模糊合約。

(3) 團隊還沒組成,目標也還沒確認,就已經有時間壓力。例如:一個2-3個人合作的新創公司,剛剛獲取資金成立。

(4) 團隊的組成有時間壓力。例如:在大企業中,因為高層要求,一定要在某月某日找齊7個人組成團隊

(5) 團隊已經有部份是問題成員,在此同時還要因組織任務擴張而增加人力。

(6) 因為組織變動(例如企業改變目標,併購等等),讓某個團隊大幅流失人才,而需要重整補齊人力。

(7) 因為文化與跨國合作困難,導致前期人力大幅流失而需要重整團隊。


負責組織團隊的人,最最基本的認知就是:

軟體團隊組成這件事情:本身一定會有困難與挑戰。不具備困難與挑戰的軟體團隊,其實沒有存在的必要。(註1)


以下三個步驟可以供組織團隊負責人參考:

(1) 了解探索事實,盡可能將事實攤在陽光下


許多新團隊一開始就建立在「各種假設」上。例如新創團隊「假設大家對Scrum都有相關經驗」,或者「假設在3個月後可以找到2個優秀的iOS開發人員」,或者「假設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有fb的帳號」,或者「假設3個月內某個模組可以先行開發完成」。

在許多情況之下,很多事情的確有假設,才能進行下去。

但是,在建立團隊的時候,除了瞭解背景假設之外,先確認事實才重要。

以下事情必須要儘早確立。

(a) 團隊目標願景:

可參考下節「確切定義短期中期目標」。如果是非營利組織,團隊願景就非常重要。因為這可能是召集成立團隊的最大動力。一般企業,營利組織,除了獲利之外,也可能會伴隨其他更遠大的目的。例如:「讓人類可以移民火星」之類的(註2)。

一個有崇高理想的非營利團體,也就不應該將盈餘拿來作為績效獎金。而是以團隊能達到的願景作為激勵人心的最大方式。(例如Kiva)

相對的,如果只是單單純純想賺大錢的公司,例如某東南亞賭場在台灣的軟體部門。也就不需要唬爛一個崇高的偉大目的,就只要讓團隊了解「大家來歡喜寫程式賺錢吧」即可。因為有正確的認知,才能集合正確的團隊。一個誠實的宣稱「大家來寫程式賺錢吧」的團隊,自然不會將社會責任活動當作是團隊成員想要做的事(例如:到沙灘撿垃圾,協助獨居老人),當然「培育企業人才」也不太需要,甚至Scrum裡面的「自己選取task來做」也根本不用,採用由上而下的軍隊式管理,讓工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,才是這種團隊的最好方式。


(b) 資源現況:

目前的現況是不可否認的事實,但許多人一開始的時候,會將現況和未來的希望混為一談。在此時此刻擁有的資源就是現況。

例如:現在有1個專案經理,以及1個剛剛到職的工程師,未來可以找10個人。...這就是資源現況。

但也有可能是:現在有1個專案經理,以及1個剛剛到職的工程師,未來可以找10個人,但是辦公室座位目前只有4個空位。...這也是資源現況。

更有可能是:現在有1個專案經理,以及1個剛剛到職的工程師,未來可以找10個人,但是辦公室座位目前只有4個空位。而團隊目前總薪資預算為1千萬台幣,其中還得包含筆記型電腦採用費用。扣掉已經到職的兩個人,年預算只剩下600萬台幣,所以可以找10個人,但是平均年薪只能為60萬,或者找6個人,平均年薪為100萬。...這也是資源現況。

作為一個建立並組織團隊的人,資源現況的瞭解和掌握,必須要越清楚越細節越好。實際上,絕大部分的情況下,只要稍微多花個幾個小時,就可以掌握到很多現況細節。


(c) 組成專長:

即使已經是軟體開發的專家,這仍然是一件需要擔心的事情。

如果團隊的短中期目標確定,組合的專長可能大致確認。然而,某些專長不見得是「團隊成員需要有的」,這些專長可能可以用「短期購買」取得。

團隊領導者在取得事實的階段,需要清晰可見的專長分佈圖。

以上圖為例:簡單地列出做一個購物網站可能需要的專長,並且也把目前團隊已經擁有的人才能力列在其上。未來在組合團隊時候就比較容易考慮周詳。

要注意的是,這樣的圖並不是要完全技術上正確,而是要做為未來計畫的參考。因此有可能一再修改,也不見得需要用了不起的繪圖軟體製作。


(d) 關鍵成功因素:

哪件事情做好了,會讓這個團隊成功。成功關鍵因素應該只有1-3個,不應該太多。 這個關鍵成功因素必須要很「實際」,能夠被「衡量」,當然也必須要是能「達成」。至於困難不困難就不一定。以xspace的火箭設計為例,他的關鍵成功因素不只是火箭能發射,還要能「掉回地球後,能自己站立,以便低成本回收」。

軟體開發團隊的「建立組成」的通常是願景能否達成的關鍵成功因素。然而,建立組成的本身也有關鍵成功因素。例如,在2個月內吸引3個具有5年工作經驗,並且容易合作的工程師到職。



....其他需要搜集以及展現的事實還有不少。完整清單請參考(註3)。當然,不可能花幾百天的時間,只是為了收集事實,只要在合理的時間內,盡量收集了解重要的事實。


(2) 確切定義短期中期目標



前段所述的事實如果了解的夠完整。定義短期中期目標就很簡單。

短期目標是1週到4週內「必須」完成的事情。中期目標則必須要能夠「完成一項的關鍵成功因素」。

以建構軟體團隊而言,八九個短期目標完成後,差不多就等於一個中期目標完成。

任何軟體開發計畫,必定會有目標,而讓團隊朝向「同一個方向」前進。所謂團隊,當然是一群人往同一個方向前進,才能叫做團隊。一群在同一個組織架構的人,或者在同一個老闆底下工作的人,不見得是一個團隊,很有可能每個人在軟體開發



(3) 根據目標擬定計劃和備用計畫- Plan B



兵法有云「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無算乎!吾以此觀之,勝負見矣。」

計劃本身並不重要,但是做計畫這件事情很重要。

計劃要達到的目的要非常清楚。而且必須「至少」包含兩件事情!

*** 達到短中期目標的做法 
*** 實質建立工作環境與實際做法

建立軟體開發團隊的初始計畫至少需要涵蓋以下內容:

(a) 團隊目的,短中期目標

....請參考前兩段...

(b) 團隊組成

需要哪些專長的人在這個團隊。更重要的是,哪些技術背景的人的組成最適合這個團隊。最好的方式是將所需要的「實質技術能力」清楚地列個圖示,根據分佈圖,來劃分團隊組成。

切勿用想像的方式。




以上圖為例:這是一個打算建立電商網站的技術分布圖,和目前團隊成員(四個人)所擁有的技術連結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些領域還沒有適當專長的人。也可以清楚地展示,團隊目前組成和未來最需要的地方。

這個草圖並非正確的描繪出細節,而且也把技術不相干的東西納入(例如裡面有個API doc,其實是還沒有去做的事情)。但整件事情的精神在於「視覺化」。透過視覺化,對團隊的變化才有整體性的考量和規劃,而不會落於枝節上。


(c) 團隊運作原則

近年來流行Agile的Scrum方式。可以參考這裡


(d) 初始化工作項目

當團隊的成員是逐漸到職,最初的工作項目是能夠讓團隊快速形成共勢。這看似枝微末節,但是是隱含的關鍵成功因素。

初始化工作項目,在新成員到職的前幾天,最好是鉅細彌遺。規劃了新成員第一天到第五天,「每天」要做的事情和達成的結果。並規劃前4週,要達到的大項目,以及前3個月的必須要的貢獻程度。

團隊是由一個個單一個人組合起來。將個別成員的適應期縮得越短,對團隊的組成越有利。

規劃前五天的細目,絕對不會讓這個新成員變得沒有創意,也絕對不會扼殺他的潛能。反而是讓他可以在極短的時間之內,先擺脫掉和「智慧創意」無關的邊緣事項。因為這些邊緣事項,如果在前一段時間沒有擺脫,之後會一直出來煩大家。

以下是某個電商開發團隊的前三天初始化工作項目,同時也是檢閱清單:

Day-1  
    - Mentor介紹工作環境,取得電腦和其他硬體設備
    - Mentor協助取得email和其他必要的帳號
    - 取得目前程式碼版本控制系統權限,確定可以clone
    - 確定clone目前的程式庫

Day-2
    - 取得目前的UI/UX設計文件,Mentor協助了解文件內容
    - 參加Scrum會議,理解Scrum雞與豬的原則 
    - 在Mentor協助下,建立自己開發環境

Day-3
    - 在Mentor的協助下,在自己的開發環境確定能修改程式/簽入(commit)/建立branch,最後產生自己的build。
    - 了解基本的測試項目

以上僅是3天的範例,這些看似細節,但要在三天之內完成也不並容易。


(e) 定期檢討方式

檢討方式可以參考這裡這裡

簡而言之,建立團隊的過程也需要被檢討。

例如:

新加入的成員,在當初面試的時候所呈現的能力,和實際上工作的產出,是否吻合。

新的成員對於非技術類型的雜事,是不是很快能找到資訊。例如git的位置,目前各個branch的狀況,自動化建構的方式,建立開發環境的方式等等。




註1:如果這個挑戰對負責組織團隊的人來說太過困難,最好不要接受這樣的任務。一個失職的程式設計師頂多讓專案推遲幾天,或者品質降低一些;但是一個失職的領導者,會讓整件專案崩壞。


註2:例如xspace

註3:建立軟體開發團隊的事實搜集清單

(a) 團隊目標願景
(b) 資源現況
(c) 組成專長
(d) 關鍵成功因素
(e) 關鍵風險 - 一旦發生就可能會失敗
(f) 關鍵技術 - 是否有必須具備的關鍵技術,需不需要招募這樣的人才
(g) 利害關係人 - 哪些人跟這個團隊有實質的相關
(h) 外在環境 - 辦公室設備 是否有遠端甚至跨國合作團隊等等






2/06/2017

Scrum - 團隊中永遠的反對黨



最近被問到的幾個問題:

   - 怎麼聚焦討論,譬如說有人很愛插話,或者有人很愛在會議室角落另開討論群,或者有人非常堅持己見,很愛先否決對方 ...

   - 有遇過非常固執的人,總是以否定句開頭去否定對方嗎 ?


   - 有人固執的反對什麼事情都反對


....


以Scrum/agile方法為核心的團隊有先天上的「平等」和「自發」的假設。Scrum假設人人都有某種能力,並且也假設,團隊成員對於「溝通」都有某種程度的共識和經驗。

然而,實際情況通常不太美好。

** 技術人員常常會因為麻煩,而反對業務上的決定
** 業務人員因為對技術不了解而作出自相矛盾的決定
** 開會時候常常岔開話題
** 因為不專心,很多人在開會時候搞不清楚情況
** 某些人常常提很多意見,而且實在太多意見!

任何由人組成的團隊,多少都有溝通問題。如果你是團隊領導者,或者Scrum Master,溝通問題一定是你必須要負責的問題!

Scrum溝通問題,就像處理bug一樣,最好的解決方式是「事先解決」。有三個基本共識必須要事先建立。

建立這三個基本共識,可以讓未來的溝通變得簡單清晰,減少不必要的誤會。

(1) 建立雞與豬的基本共識


專案管理中的「負責角色」有各種說法。RACI可能是近年最常見的。

** 負責人(R = Responsible),負責執行 
** 誰批准(A = Accountable),對任務負全責的角色,通常是負責人的老闆 
** 顧問(C = Consulted),提供意見或建議的人 
** 通知誰(I = Informed),被通知結果的人,例如其他部門的相關人等 

在Scrum專案中,可以被簡化成兩種人:雞和豬。(雞與豬的故事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版本,例如這裡)


豬:負責做的人也是負全責的人

雞:所有其他人(當然必須是和這個專案有關的人)

在溝通時,所有雞都可以出意見,但是豬一定擁有真正決定權。畢竟是豬被切肉出來做火腿,雞只要下蛋而已。

就平等的軟體開發Scrum而言,任務是有自己選取。但是就實務上,專案管理者不但身兼Scrum Master可能還會身兼分配任務的角色。這時候,等於是分配「誰是豬」!

任何會議上,對「豬」的正面或負面意見都可以討論,但是最終決定必須要是「豬」。

例如,PM決定哪個功能要先做,而工程師都反對,原因是嫌未來會有其他麻煩的事情產生。然而,就決定功能的先後次序來說,「PM就是那隻豬」而其他所有人「都是雞」。

團隊必須要有清楚的認知,才不會有無謂的抱怨和繁瑣的溝通。而清楚的認知,是團隊領導者的任務。


 (2) 建立事實優先的基本共識


Scrum溝通,必須,而且只能,建立在事實上。

這也是為什麼每日例行會議只說明三件事情:哪些工作完成,接下來做哪些,遇到什麼問題。

假設有人在某討論會議中說「現在UI速度很慢,登入要等很久」。某種程度來說,可能是事實。但是,「慢」以及「等很久」,都只是形容詞,必須要請他提出何謂慢,什麼叫做等很久才能繼續有意義的討論。

或者,有人提出「如果先做A會讓之後變得很麻煩,應該要先做B」。這其實也是模糊的說法,A和B這兩個功能,如果先做A是會讓以後時程延後8小時?還是8天?還是8個月?這才是根據事實的討論。

然而,這種建立於事實的共識,Scrum Master必須要不厭其煩的提醒和導正,才能建立這種共識。



(3) 建立產出優先的基本共識


大部分的專案,都是需要產出某些東西。無論這個東西是軟體,或者硬體,或者某些解決方案。

在團隊討論中,要讓「為反對而反對」的人閉嘴的最佳方式,就是以「產出優先」而不是以「嘴巴講」優先。

例如,某工程師強烈反對A做法,希望改用B做法。最好的方式就是請這個工程師,作出他自己希望的A做法,用以和B做法比較。如果他說「沒空」或者是有「更重要的事情在做」,那表示他的強烈反對,也不是那麼強烈。

至於對於「只反對而不提出取代方案」的人,其意見大概也只是僅供參考。如果經過負責的豬判斷,其意見很好,當然可以欣然接受,加以改進(例如在code review的時候)。





如果尚未建立這三個共識。就已經發生溝通問題。團隊領導者或者Scrum Master仍然有彌補的方式。

不過,越早了解,並試圖解決溝通問題,通常成本越低。

那麼可能的解決方法有:


(1) 自己的問題?


如果你是一個領導5人以上的團隊領袖,無論你的名稱是Scrum Master還是專案經理,如果你認為團隊裡「大部分的人」都有溝通上的問題。

那麼真正有問題的人是你!!

但是也不要太緊張。這並不代表你是個無能的領導者。只是你的實際行為,讓團隊容易產生溝通問題。

問題的產生點可能是:

(a) 試圖面面俱到,顧及每個人的感受,而非先考慮事實。每個人都喜歡受人愛戴,但是在軟體開發團隊中,鄉愿和受人愛戴只有一線之隔。唯有根據事實,腳踏實地領導事情的進展,才是長久之道。為了顧全少數人的面子,或者僅為了顧及某一兩個老是抱怨東抱怨西的人的心情,對團隊從來都不會有好處,反而只會讓多數沉默工作者更難獲得信任


(b) 未掌握Scrum精神,只是掌握Scrum的作法。請參考這裡

(c) 其他,請參考:作為技術領導者的方式



(2) 解決老鼠屎


如果團隊之中,溝通問題老是產生於某個人。

除非此人是像高斯,愛因斯坦之類的天才中的天才,否則不應該容許有嚴重溝通問題的人存在於團隊。

這類型人有幾種表徵:

(a) 無論什麼事情都悲觀 
(b) 事情不分大小時常抱怨 
(c) 問題都是別人的錯  
(d) 常認為自己懷才不遇
(e) 不願意做某些無聊的雜物

其實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抱怨,也會有悲觀的時候。此乃人之常情。但是如果非常嚴重,那麼這個人就會變成鍋子裡的老鼠屎。只要鍋裡面有一顆屎,即使被稀釋了幾萬倍,也不會有人想吃那鍋飯。團隊也是如此,一個負面老鼠屎,其影響範圍遠超過5個好隊友。

老鼠屎不見得就是錯的,他或許自己創業會變成一個好創業家。因此,及早讓不適合目前至個團隊生活的人離開對大家都有好處。

(3) 縮小範圍


當溝通問題發生,可以將重要的溝通,盡可能縮小範圍,讓溝通清楚簡單。

這聽起來是淺白無聊。但是,實際上在團隊之中,太多無聊的溝通錯誤發生,以致於這麼簡單的事情,仍然值得注意。

以Scrum而言:「DOD」什麼是完成,乃是基本的問題。即便團隊已經彼此合作過一段時間,仍然三不五時要確定一下什麼叫完成。

以溝通進度而言,必然將最近在做的事情,縮小其範圍到「最近的一個完成點」。 無法縮小表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舉例來說,軟體開發中,如果有一個人的某A任務,需要20個工作天,那麼在3天的進度報告,絕對不能聽到「還有17天就完成」,而是要縮小範圍到:「下一個milestone會是明天,而預期也會如期完成」。因為,最近的一個檢查點(milestone) 如果不能如期完成,就代表未來的17天,很有可能也不會如期完成。反過來說,最近的一個milestone會完成,那麼未來就比較有可能如期完成。

縮小範圍也可以讓「雞和豬」的責任範圍展示的更清楚。

有個真實的案例:有個團隊舉辦慶功宴,由甲和乙兩位負責。甲很熱心的定好了餐廳,並且就「自認為剩下的事情乙會處理」,然而乙心理認為,既然甲定了餐廳,表示後續的小事情甲也會處理,畢竟許多事情和餐廳有關係。那麼到了慶功宴當天,當然除了餐廳定好之外,其他的雜物(例如當天如何報帳之類)一件都沒完成。

另一個真實的案例:有個軟體開發專案,大家都認為某甲的程式需要重構(refactorying)。但是,某甲認為他需要4周才能完成,因此遲遲不肯進行,大家也難以和某甲溝通。專案經理於是縮小範圍,先找某甲也認為很小規模的一個功能-原本預計一天-加以重構,透過pair-programming,確定某甲專注於這個任務上,最後只花了1小時。因為有這樣的證明,專案經理於是要求某甲先完成全部程式碼翻修,最後整體只花了2天就完成,雖然仍是麻煩事,但遠比某甲估計的4周來的快太多。其原因也很簡單,重構是繁瑣麻煩的事情,當然會被估計成很長的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