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醫通常會告訴病人事情的「權衡」:是想要錢還是健康?是想要貢獻祭品還是得罪惡靈?當需要獲得健康,當然就要犧牲其他東西。
許多事情的確是如此...總不能要馬兒跑,又要馬兒不吃草。
不過,對於需要創造性思維的現代企業,權衡在於真正的目標,和創意的達成方式。把馬車換成內燃機驅動的汽車,就是革命性的方式讓移動的東西大幅加速而且不用吃草。
企業實習生也是如此。
高明的策略,就可以達到三贏。普通的策略,就會犧牲某些地方。愚蠢的策略就是三輸。
以資訊科技產業來說,三贏的情況是:
對企業組織來說:有低成本的方式,獲得高潛力的「人力」。讓工讀生能先處理簡單,可學習,重複,但是可改進的工作,使團隊成員專注在複雜的開發活動上(註1)。藉此了解這些工讀生未來的潛力,同時也能透過有效分工,提升績效和產出。還能順便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決心。甚至,透過實習生循環來訓練組織內部未來的領導人才。
對社會來說:降低新鮮人「嘗試錯誤」的成本,增加投入的生產力。
對新鮮人來說:提早知道自己的興趣和能力。在還沒踏入職場之前,至少對工作有所體認,瞭解軟體工作真實的一面。無論未來是不是要從事同一行業,踏實並且正確的工作經驗,都能引導未來的發展。
普通的情況是:
對企業組織來說:在暑假期間,統一由HR辦理招募活動,發配到各個部門,和夏令營一樣在兩個月期間和團隊一起合作,可能有產出也可能沒有。
對社會來說:讓大學生研究生在暑假能有除了閒晃打電動之外的選擇。
對新鮮人來說:可能像參加夏令營一樣,但只要有認知,還是能學到很多。
有三輸的情況嗎?
會有三輸的狀況,通常是乩童式策略規劃,和不正確的預期:
乩童式策略就像是有件困難的事情,是在我們的智慧能力尚且不能了解,所以我們就去問乩童,而乩童也不懂,但是他可以「起乩」,透過起乩,從其他地方得到智慧,來回答問題。在各個部落的巫醫也都有類似「起乩」的行為。即便只是實習生策略也會有淪落到乩童式規劃的可能。而這樣的策略結果等於是靠運氣,運氣好的時候甚且可會收到好的效果,但不可能永遠都是好運氣。
對企業組織來說:只是因為「聽」企業巫醫起乩之後,覺得弄幾個工讀生來好像很不錯。因此,就隨便找幾個進來。但由於沒有組織,沒有計劃,就只能做沒有意義的工作。更有可能還會故意製造的沒有意義的工作給工讀生。參考這裡。
對社會來說:浪費了人力
對新鮮人來說: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印象。也沒有真正學習到工作的意涵。
如何達到實習生的三贏策略
達到三贏的方式,當然是以事實為基礎,避免乩童式目的,達到漸進式目標。
以資訊科技,或者,軟體開發相關企業來說,掌握以下事實,就容易達到三贏。
(1) 培訓是必要的:
的確有很多自動自發學習,又很聰明的學生。但是稍稍有計劃的訓練,可以大幅降低走錯路的時間。而培訓不只是「教」而已,找一些主題讓實習生自行學習也可以。
(2) 長期:
對資訊科技相關的工讀生來說,
A: 一個禮拜來兩天,連續6個月。
B: 全天候,但只有2個月。
這兩個方案看起來實際工作時間似乎一樣,但是,最後能達到的學習效果和產出,永遠是A比較好。因為,資訊科技並非勞力型的工作,而是思考智慧型的工作。當實習工讀生對技術產生興趣時,自然而然會再額外的時間,補足在技術和知識上的不足。而且,考慮到前期的培訓時間,超過6個月以上的實習才能可能達到三贏。
(3) 務實:
讓工讀生參與真正任務,但由基本開始。讓實習生去撰寫核心模組,是本末倒置的行為(註 2)。但只讓工讀生去打掃辦公室也沒太大意義 - 除非這是一間專業清潔公司。以軟體開發而言。以下幾件事情都是比較適合的切入點。
A: 簡單的執行測試計劃(test case):是最容易入手,並且也比較能直接產出貢獻的事情。
B: 驗證文件:例如將api文件中的範例依照手冊執行看看會不會有意外,也是產出貢獻的一種。
C: 專案助理,協助收集進度,現況,簡單統計目前在版本控制系統(例如git/cvs/p4)裡的程式碼增減狀況...。這些看似助理類型的工作,可以讓工讀生對軟體專案的進展有很完整的概觀。
(4) 實習生的週期循環:
工讀生從開始招募,訓練,到離開,最好是6-18月之間。必須要簡單完成的循環規劃。實際的例子如:
A: 招募大三四研一二的資工資管資科相關學生。
B: 為期最短6的月 每週來兩天 時薪固定為XXX元。
C: 到期根據實際表現可能會續約一次。大部分會續約。
D: 座位和電腦設定已經事先準備好 (已經有check-list)。
E: 主要先進行測試相關工作,但偶爾做點瑣事(例如訂下午茶)。
F: 每年的都是由某資深工程師負責,今年負責人為某甲。
G: 合約到期離開的check-list。
(5)利用實習生培育未來的領導人才:
成熟的企業組織通常趨於緩慢成長。也就是說,除非有人離開,不然從升遷為基層主管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。然而,在團隊培育領導人才,卻是必然進行。讓有潛力的團隊成員,負責整個工讀生的循環週期。藉此,歷練作為領導主管會經歷的所有關於「人」的大小事情。畢竟,並非所有技術專精的人都適合當領導者,而透過執行實習生的策略,不只培育了實習生,也可以培育團隊的未來領導人才。即便最後發現某些技術專精的人不適合作為領導者,風險也比較低,畢竟他僅只負責工讀生,不是突然之間負責領導整個開發團隊。
很多時候,即便實習生不能達到原本規劃的要求,光是能夠陪為組織內部未來的領導人才就已經十分划算!
註1:「簡單,可學習,重複,但是可改進的工作」和之後提到的「無意義的工作」截然不同。以軟體開發中的測試工作而言,雖然某些情況需要大量人力測試,但是,更多狀況是當工讀生了解測試的意涵之後,大多數都能改進測試的方式,在某種程度達到自動化測試。而「做出」自動化測試程式,對工讀生來說就變成可學習到很多的工作。
註2:但也不能排除剛好招攬到一個天才中的天才的可能性。因此如果真有這樣能力的人,應該直接讓他轉成正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